文芸阁学土同年挽词六首 其二

握椠随乡队,鸣鞭蹴国门。
狂言人尽避,大嚼日相存。
江海空能返,鱼龙不可扪。
当时矜爪觜,两两倒歌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芸阁学土同年挽词六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汪元量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作品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篇。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末元初的动荡年代,当时元军南下,南宋朝廷内部纷争不断。在这样的背景下,汪元量作为一位有志之士,却未能为国尽忠,只能以诗歌抒发自己的哀思。

这首诗共六首,其中第二首名为“文芸阁学土”。诗中描绘了一幅文芸阁学土的形象,这位学土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品行高洁,深受人们的敬仰。然而,在国家危难之际,他选择了隐退山林,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这种高尚的品德和对国家的忠诚,让读者不禁为之动容。

这首诗的写作风格独特,语言优美而富有韵律感,充分展示了汪元量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