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郎中酒集河舫

郎中挟春气,与客上晴舟。
波暖鱼儿乱,风长雁影收。
酒人哀乐惯,山色浅深求。
呼出青天月,为歌水调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曾郎中酒集河舫》是一首五言律诗,出自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诗人陈三立之手,其背景和创作缘由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及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活动家。他不仅是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而且还是维新运动的积极分子。在戊戌政变后,因参与维新志士谭嗣同的死难事件而被革职,后流亡至江西南昌。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变迁和个人遭遇,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和内容。

  2. 诗歌原文
    郎中挟春气,
    与客上晴舟。
    波暖鱼儿乱,
    风长雁影收。
    酒人哀乐惯,
    山色浅深求。
    呼出青天月,
    为歌水调头。

  3. 诗歌解析

  • 郎中挟春气:这里的“郎中”可能指的是一位官员或者有身份地位的人,携带春天的气息,暗示着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氛围。
  • 与客上晴舟:描述了与朋友共乘一条晴朗的船的情景,晴舟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和宁静的水面。
  • 波暖鱼儿乱:波光粼粼,温暖如煦,鱼儿在水中游动,形成了一幅生动的鱼群翻腾的画面。
  • 风长雁影收:风力强劲,大雁的身影逐渐消逝,传达出一种离别的凄凉或远行的意境。
  • 酒人哀乐惯:酒桌上的人们习惯了哀乐,这里的哀乐可能是指宴会上的欢声笑语或悲愁的交响曲,反映出社交场合中复杂的情感体验。
  • 山色浅深求:山峰的颜色深浅不一,人们在寻求山色的深度和美,可能隐喻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 呼出青天月:形容饮酒时将月亮呼唤出来,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想象空间,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
  • 为歌水调头:随着歌声,水调头回荡,这里的“为歌水调头”可能意味着音乐和歌声使得整个氛围更加愉悦和和谐。

《曾郎中酒集河舫》不仅展示了陈三立作为诗人的语言天赋,同时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的多面性。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陈三立的艺术成就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其创作的重大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