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柳边棹,离离月下人。
衣香回一水,酒思映千春。
初雁明河见,凉蝉画阁新。
江南肠断夜,携手竟谁陈。
桃叶渡夜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三立的《桃叶渡夜泛》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夜景和人物情感的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柳边棹、江花媚与留连夜月生的景象,传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与哀愁。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桃叶渡夜泛》的作者是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陈三立,他是“维新四公子”之一。陈三立不仅是一位诗人,他还是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曾参与强学会,并因戊戌政变而被革职,后迁至江西,并在那里度过了晚年。
诗歌原文及赏析:《桃叶渡夜泛·袅袅柳边棹》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袅袅柳边棹,离离月下人。 衣香回一水,酒思映千春。 初雁明河见,凉蝉画阁新。 江南肠断夜,携手竟谁陈?”
这首诗描述了夜晚在桃叶渡的情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深深的哀伤。诗中的“离离月下人”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月光照耀下的人物图景,而“江南肠断夜”则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美好岁月的怀念之情。历史背景:《桃叶渡夜泛》的创作时间是在光绪年间,当时陈三立参与了湖南的新政运动,并因其参与维新活动而被革职。这段经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情感深度。
文学影响:陈三立的诗歌作品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还反映了晚清时期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的历史脉络。他的诗歌语言精炼而意境深远,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艺术特色:《桃叶渡夜泛》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精湛的语言运用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抒发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桃叶渡夜泛》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文本,它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精神和韵味。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展示了一种超越时代的美学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个体对于历史变迁中爱情与命运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