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山楼联

亭台都占空中地;风月教低四面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皆山楼联”并不存在,这可能是对《皆山楼》这首诗的误解或混淆。实际上,《皆山楼联》是清代诗人陈衍所作,而“皆山楼”则是元末明初诗人徐贲创作的一首七言排律。《皆山楼联》中描述了楼居主独享自然之美的情景,通过描绘青山、五湖风景和万壑烟云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徐贲(1335-1379),字幼文,号北郭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四川,郡望郯郡(今山东郯城)。著有《北郭集》。他以其精湛的诗艺,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 陈衍(1810-1861),字伯潜,号石遗,又号石遗老人,晚号石遗先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是晚清时期的著名诗人,尤以词学见称。
  1. 作品原文
  • 昔闻仙人好楼居,君来偶作楼居主。轩窗虚明不受尘,独有青山作环堵。五湖风景供朝夕,万壑烟云自晴雨。残冈断陇走百折,凭高一望无遗睹。
  • 嗟余零落当壮年,每到登临即怀土。眼中何处是神州,落日秋风暗榛莽。
  1. 作品主题
  • 《皆山楼联·移花分竹刚三径》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美的情怀。其中“移花分竹刚三径”,意指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的美景,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哲学思考。
  1. 艺术特色
  • 此诗采用七言排律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深刻的感悟和热爱。同时,诗歌中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色彩和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1. 文化价值
  • “皆山楼联”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国古代文人骚客们对于山水美学的极致追求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山水诗传统,以及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和赞美。

《皆山楼联》不仅展示了清代诗人陈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同时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无限热爱。这些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和研究,它们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内涵,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和精神滋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