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沙连纪游 其三

旧说珠潭屿,烟霞别有天。
烧山开鹿社,浮筏种禾田。
欲往嗟无伴,重游订后年。
桃源在何处,目极万峰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沙连纪游 其三》是清朝诗人陈肇兴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对珠潭屿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间烟火的感悟。诗中不仅描绘了岛上的自然风光,还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体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自然景观的描述:诗的第一句“旧说珠潭屿,烟霞别有天”,用“烟霞”一词形容岛上的景色,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觉。这种景象与“别有天地”相呼应,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显得高远而深邃。

  2. 人文活动的描写:第二句“烧山开鹿社”,可能指的是岛上的一种传统习俗或活动,通过这一行为展示了岛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第三句“浮筏种禾田”则描绘了另一种劳作场景,展现了人们利用浮筏在水上种植农作物的情景,反映出岛上人民勤劳朴实的生活状态。

  3. 诗人的情感表达:第四句“欲往嗟无伴,重游订后年”表现了诗人对于再次探访珠潭屿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孤独的感慨。第五句“桃源在何处,目极万峰巅”则是一种哲学上的探求,诗人在万峰巅眺望,寻求心中的理想之地——一个理想的桃花源境地。

  4. 哲理意味的体现: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义。诗人通过对珠潭屿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即人们在自然中得到净化和提升的过程。

可以看出《水沙连纪游 其三》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种情感与哲思的流露。通过对珠潭屿的细致描绘,诗人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并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