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南台江至水口 其二

碧海流千里,青山转万重。
一钩茅店月,半夜鼓山钟。
水落鱼龙静,天清霜露浓。
明朝有风便,放柁快相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南台江至水口其二》是一首具有深刻意境和丰富情感的诗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陈肇兴是台湾清代中叶崛起的诗人,他的诗作多关注生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取向,展现了当时文人的思想倾向。
  2. 诗歌原文
    碧海流千里,青山转万重。一钩茅店月,半夜鼓山钟。
    水落鱼龙静,天清霜露浓。明朝有风便,放柁快相逢。
  3. 诗作内容解析
  • 碧海流千里,青山转万重:描绘了大海的广袤和青山的连绵。
  • 一钩茅店月,半夜鼓山钟:通过夜晚的景象,表现了时间和环境的宁静与深远。
  • 水落鱼龙静,天清霜露浓:描述了自然景观在夜晚的变化,以及天气的寒冷。
  • 明朝有风便,放柁快相逢: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重逢的喜悦。
  1. 文化背景
  • 清代中叶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巨大变迁的时期。台湾作为清朝的附属地,其社会结构和文化发展也受到大陆的影响。
  • 台湾文人在这个时期开始关注民生和社会问题,试图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能够很好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自然界的美,也有社会环境的变化,展现了诗人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1. 历史意义
  • 这首诗不仅是陈肇兴个人创作的代表,也是清代中叶台湾文学的一个重要标志。
  • 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中叶台湾的文化和社会状况。

《自南台江至水口其二》不仅展示了清代台湾的地理风貌和自然环境,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能了解清代台湾的历史和文化,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哲理和艺术的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