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晨闲踏旧鱼矶,地僻应怜屐齿稀。
何处水云孤雁叫,满天风雪一僧归。
杜陵广厦蓬茅是,白傅长裘犊鼻非。
岂独袁安正僵卧,千村随在足寒饥。
野望书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野望书怀》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五言律诗,由初唐诗人王绩所作。王绩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色和内心的感受。以下是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作者简介:《野望书怀》的作者王绩,作为隋末唐初时期的诗人,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他对生活、自然以及哲理的独到见解。
诗歌原文:《野望书怀》全文如下: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诗歌解析:首句“东皋薄暮望”,点明了时间地点,也表达了诗人在日暮时分的孤独感。接下来的句子“徙倚欲何依”,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深的迷茫和苦闷。整体来看,《野望书怀》不仅展现了王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更是体现了他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其中,“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两句更是将秋天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触动。
艺术特色:此诗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声律、韵脚等技巧,使得诗歌更加和谐优美。例如,诗中押韵的平仄搭配,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此外,诗中的意象选择也极具象征意义,如“落晖”既指夕阳西下的自然景观,也暗示了诗人心中落寞的情绪。
主题思想:《野望书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这种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融合,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映。诗中透露出的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唐代初期文人的思想特点和精神风貌。
《野望书怀》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王绩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还体现了唐代早期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对于研究唐代文化、文学和哲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