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镜叹畴昔,我生良不辰。
遭逢承平世,罪戾盖有因。
束躬待斧钺,奄忽弥十旬。
天怒谅可回,恩波浩无津。
巽命重迟回,已足感臣邻。
永念衰病母,江湖隔昏晨。
恐惧心胆碎,雨泣鼻酸辛。
上有圣明君,下有垂白亲。
述愤次李崆峒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寻古代诗词的深邃情感——评《述愤次李崆峒韵》
陈鹏年的《述愤次李崆峒韵》,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与哲理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面对国家动荡和个人命运时的矛盾心境与深刻感悟。
诗的首句“揽镜叹畴昔,我生良不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往昔的回顾。这不仅仅是对自己出生背景的一种反思,更透露出一种对天命难违的无力感和深沉的悲哀。
“遭逢承平世,罪戾盖有因”揭示了诗人所处时代的和平与繁荣背后的复杂社会状况和个体命运的悲剧性。这一转折不仅反映了个人命运的波折,更是对整个时代背景的映射。
紧接着,“束躬待斧钺,奄忽弥十旬”表现了诗人在面对国家动荡和不确定的未来时的无助与焦虑。这种等待和忍耐不仅是对自身命运的承受,也是对整个时代的回应。
尽管处境艰难,诗中也不乏希望和坚持的力量:“天怒谅可回,恩波浩无津。”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天命的期待,尽管当前环境充满挑战,但他相信正义终将到来,希望与恩泽将会遍布天下。
“巽命重迟回,已足感臣邻”则展现了诗人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和不确定性后,内心的平和与接受。他认识到自己的命运虽然多舛,但足以让他感到满足,因为他已经尽力而为,并得到了周围人的理解和支持。
《述愤次李崆峒韵》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忆和总结,更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能够理解到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人的内心仍有力量去寻求希望,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