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罗肯堂同年归九江

沔口经年住,浔阳一望通。
薄田无乐岁,瘦骨易秋风。
有客如张禄,何人似孔融。
片帆归去好,萧瑟对江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罗肯堂同年归九江》是一首宋代诗人陈诗创作的古诗。下面将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作者简介:陈诗,宋代诗人。关于他的生平资料较为有限,但可从其作品风格中窥见其文学才华。
  •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不详,但考虑到宋代的社会环境和文人心态,可以推断这首诗可能是在某种特定的离别场合或对友人的赠别之作中产生的。
  1. 诗词原文
  • 沔口经年住,浔阳一望通:描述了诗人在沔口居住了一年,浔阳一望就能见到远方。
  • 薄田无乐岁,瘦骨易秋风: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以及秋天带来的凄凉感。
  • 有客如张禄,何人似孔融:比喻自己的好友像古代的名士张禄、孔融一样杰出。
  • 片帆归去好,萧瑟对江枫:表达对友人归来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描绘了秋天江边的萧瑟景色。
  1. 诗词赏析
  • 意境描绘: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离别时的凄凉和期盼的氛围。
  • 情感表达:通过对友人归途的美好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其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 语言特色:诗句简洁而富有力度,尤其是“有客如张禄,何人似孔融”两句,不仅形象生动,也富含哲理。
  1. 作品影响
  • 文学地位:《送罗肯堂同年归九江》作为宋代的一首古诗,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后世评价:历代以来,许多学者和读者对其赞赏有加,认为这是宋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1. 写作技巧
  • 对比手法:诗人通过对比友人与张禄、孔融的才能,强调了友人的不凡和自己的谦逊。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江枫”,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情感深度。
  • 修辞手法:使用了拟人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这首《送罗肯堂同年归九江》不仅是宋代诗人陈诗的杰作,也是研究宋代诗歌艺术的重要文献。它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