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旧时元夜,月挂红楼,钗影乱,笑声柔。
火蛾儿、簇著凝妆艳粉,轻盈妖冶,打块成毬。
的的春娇,溶溶夜景,夹路银花烂不收。
一曲紫绡催薄醉,六街绛蜡试清讴。
谁料一天冰彩,化为丝雨,随风去、洒遍皇州。
萦蝶翅,困莺喉。
谁家抛盏,何处藏阄。
微雪犹零,怕沾鞋印,碧云未合,莫上帘钩。
风光非旧,叹传柑佳会,今年换做,万里边愁。
春风袅娜 甲寅元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风袅娜·甲寅元夜》是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记录了旧时元宵节夜晚的热闹场景,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人在节日中的欢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面是对《春风袅娜·甲寅元夜》的具体介绍:
作品背景:陈维崧,字其年,号瑶林,是清朝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以其豪放不羁和深沉的感情著称。甲寅元夜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陈维崧通过这首词表达了他对当时节日气氛的赞美以及个人情感的体验。该词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是陈维崧众多词作中流传较广、影响深远的一首。
艺术特色:这首词采用了典型的词牌“春风袅娜”,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种古典美。全词以元宵节为背景,通过对月夜、灯火、笑声等元素的精彩组合,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浪漫的场景。词中“火蛾儿簇著凝妆艳粉”一句,形象生动地捕捉了节日中灯火辉煌与人物打扮的美丽画面。此外,“一曲紫绡催薄醉”则透露出作者因节日氛围而感到的微醺愉悦情绪。整体而言,此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文化意义:作为文学作品,《春风袅娜·甲寅元夜》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艺术再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通过这样的诗词,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及其背后的人文精神。
读者反响:《春风袅娜·甲寅元夜》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颂。它不仅在文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在普通大众中传播开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春风袅娜·甲寅元夜》不仅是陈维崧词作中的佳作,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去探索和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