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头鸭 清和

翠阴阴。
顿染遍、小园前后,果然夏浅胜春。
一声莺、穿窗透幕,满街絮、扑帽萦巾。
挑笋偏宜,脱绵乍可,风光尤喜恰初旬。
清和景、水烟画就,谷雨搓匀。
漫因循。
溪山好在,何妨荷蓧垂纶。
笑无端、一场春梦,问几度、百岁闲身。
趁冉冉、柔青缓绿,吟兴剧鲜新。
烘朵玫瑰,剪枝芍药,摘梅煮酒且娱宾。
屈指算、盈盈桑妇,渐作茶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绿头鸭·清和》是清代诗人陈维崧的一首词,描写了夏初春末的自然景致和时序变换带来的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陈维崧:字其年,号瑶华子、玉衡生,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他是清代初期的文学家和诗人,以词风豪放著称。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风格独特,深受后人推崇。
  1. 诗词原文
  • 翠阴阴。顿染遍、小园前后,果然夏浅胜春。:描述的是小园内外被翠绿色阴覆盖的景象,暗示着夏天的到来比春天来得更为明显。
  1. 词的主要内容
  • 一声莺、穿窗透幕,满街絮、扑帽萦巾。挑笋偏宜,脱绵乍可,风光尤喜恰初旬。:通过莺鸟啼声、柳絮飞舞等自然景象,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初夏景色图。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这个季节里的生活状态,如采摘笋子、脱去棉衣等,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陈维崧在这首词中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将复杂的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细腻地展现出来。
  • 情感丰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出作者对初夏时节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 意境深远:整首词虽然只是描写了初夏的自然景观,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审美价值,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1. 文化意义
  • 体现文人情怀:陈维崧作为清代初期的著名文人,其作品往往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这首词便是他抒发个人情感、反映时代风貌的重要作品之一。
  • 影响后世:《绿头鸭·清和》不仅是陈维崧的代表作之一,还对后来的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清代初期文学的重要文献资料。

《绿头鸭·清和》不仅展现了陈维崧高超的文学艺术成就,也反映了清代初期社会的风俗民情和文化风貌。这首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