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送吴瑹符归武林

君去还来否。
倚西风、频搔短鬓,且攀衰柳。
词句沈雄兼感激,似尔惊才希有。
论笔势、苍然最陡。
可惜男儿分袂易,遍长安、寻煞无红袖。
谁为我,劝君酒。
芒鞋忆昨三边走。
正严寒、连营毳帐,几重刁斗。
从古阴山花最少,只有土花铺绣。
更只有、六花狂吼。
今日秋容偏潋滟,小湖头、西子妆才就。
归去也,恰重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维崧的《贺新郎·送吴瑹符归武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艺术魅力的词作。这首词作不仅是陈维崧个人才华的展现,也是清代词坛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下面将介绍其内容和风格:

  1. 作品背景
  • 作者生平: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他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与朱彝尊齐名。在词坛上,陈维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豪放的词风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 创作时间:此词作创作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当时吴瑹符即将返回武林,词人对此表达了深厚的感情和不舍之情。
  1. 作品原文
    君去还来否。倚西风、频搔短鬓,且攀衰柳。
    词句沈雄兼感激,似尔惊才希有。
    论笔势、苍然最陡。
    可惜男儿分袂易,遍长安、寻煞无红袖。谁为我,劝君酒。
    芒鞋忆昨三边走。正严寒、连营毳帐,几重刁斗。
    从古阴山花最少,…

  2. 主题内容

  • 送别之思: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吴瑹符的深切思念和不舍之情。在词中,“君去还来否”,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离去后的不确定性和对未来重逢的渴望。
  • 自然景象的描绘:通过倚西风、频搔短鬓、攀衰柳等自然景象的刻画,展现了一种苍凉而深沉的情感氛围。这些描写不仅增强了词的艺术效果,也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在面对别离时的复杂心情。
  • 豪放风格的体现:陈维崧的词作通常具有豪放的风格,此词亦是如此。通过强烈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词人的豪迈胸襟和不屈的精神风貌。
  1. 艺术特色
  • 抒情与议论的结合:在《送吴瑹符归武林》中,陈维崧将抒情与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另一方面又通过议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这种结合使得整首词既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又有哲理性的思考。
  • 用典丰富:此词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手法,如“阴山花最少”暗含边塞荒凉之意,“遍长安、寻煞无红袖”则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孤独的感慨。这些丰富的用典不仅增加了词的深度,也使得整首词更加富有内涵。
  • 结构严谨:全词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从开头的直接陈述到结尾的深情寄语,每一个部分都紧密相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表达体系。这种严谨的结构使得词的情感表达更加真挚而有力。
  1. 社会影响
  • 文学价值:《贺新郎·送吴瑹符归武林》作为陈维崧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得到了众多学者和读者的认可。
  • 文化传承:该词作不仅是陈维崧个人才华的展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诗词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古典文化和诗词艺术的独特魅力。

《贺新郎·送吴瑹符归武林》不仅是陈维崧的个人杰作,更是清代词坛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以其深沉的情感表达、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词,不仅可以领略到陈维崧的才华横溢,更能深入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