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由丹阳至京口舟中放歌

月黑庱亭,风吼练湖,雪山皑皑。
正楚天欲压,樯多于荠,吴波乍染,岸碧如苔。
对此苍茫,居然辽落,记否江东出霸才。
斜阳恨,惹行人凭吊,商女悲哀。
丹徒客昨帆开。
问刘季奴今安在哉。
奈六朝剩垒,沙淘浪洗,千寻断锁,雨蚀烟埋。
下濑艨艟,横江士马,重见连云列戍排。
吾衰矣,且沽京口酒,上妙高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 由丹阳至京口舟中放歌》是清代诗人陈维崧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是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和学者之一。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骈文作家,还参与了清朝初期的政治活动,曾担任翰林院检讨。
  1. 诗词原文
    月黑庱亭,风吼练湖,雪山皑皑。
    正楚天欲压,樯多于荠,吴波乍染,岸碧如苔。
    对此苍茫,居然辽落,记否江东出霸才。

  2. 诗词解析

  • 自然景观描绘:陈维崧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细腻的笔触,将夜晚的江面与山景刻画得极为生动。“月黑庱亭”展现了夜色中的宁静与神秘;而“风吼练湖”则传达了夜风的呼啸声,让人仿佛置身于练湖之畔,感受那股凛冽而强劲的风势。《沁园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宏大而深远的背景氛围。

  • 政治背景融入:在《由丹阳至京口舟中放歌》中,陈维崧巧妙地将个人的遭遇与国家的命运相结合。“正楚天欲压”,不仅描述了楚地的天气和地形,也隐含了国家政治形势的严峻。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感和责任感。

  • 个人情感抒发:在这首诗中,陈维崧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对此苍茫”,既指眼前的辽阔水面,又暗示了诗人心中的迷茫与不安。“记否江东出霸才”,则是在回顾自己年轻时的英雄事迹,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沁园春 由丹阳至京口舟中放歌》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于家国情怀和个人命运的思考。通过这首作品,可以感受到陈维崧作为一代文人的胸怀与担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