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杨金线。
记此地、经过百遍。
曾蓦遇、水仙祠后,月里游船初转。
凭几楞、腻粉阑干,水晶帘子桃花扇。
正一色衫红,两行蛾绿,何处莺俦蝶眷。
听檀板、孜孜拍,似唱到、小秦王慢。
恰水烟一派,冲开笑语,鼓儿挝了人儿远。
年光涛溅。
也思量再觏,重来无奈心情换。
寻春须早,莫待百花齐绽。
薄幸 舟次惠山再叠前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薄幸·舟次惠山再叠前韵》是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原文、艺术特色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创作背景:陈维崧的这首《薄幸》创作于清朝康熙年间,当时他正处于仕途不顺的阶段。在经过多次科举考试失败后,陈维崧选择远离京城的生活,前往无锡惠山等地游历并创作诗歌。此词即是他在旅途中所作,反映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原文及注释:词的原文如下:绿杨金线,记此地、经过百遍。曾蓦遇、水仙祠后,月里游船初转。凭几楞、腻粉阑干,水晶帘子桃花扇。正一色…
艺术特色:陈维崧的《薄幸·舟次惠山再叠前韵》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著称。首先,该词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如“绿杨金线”和“月里游船初转”,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惠山的自然景色。其次,词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等,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最后,通过重复和重叠的句式结构,使得整首词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增强,更富有感染力。
文学史地位:从文学角度来看,陈维崧的这首词不仅是其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清代词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展现了清词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还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表达个人情感和抒发生活感慨方面,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薄幸·舟次惠山再叠前韵》作为陈维崧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感情和卓越的艺术才能,也展示了清代词坛的辉煌成就。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还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的文学营养和艺术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