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连环 感遇和云臣

槌床抵几。
看九州蕉鹿,千秋槐蚁。
总若辈、炙手熏天,叹不杀袁刘,依然寒士。
臣醒而狂,笑不值、一钱程李。
问旧年朱户,几遍重经,都剩衰垒。
何如沾沾自喜。
只竹弓射鸭,芒屦驱豕。
玉颜石髓难留,拚老去琅琊,终为情死。
拍手狂歌,正天畔、暮山秋紫。
近重阳、螯肥酿熟,醉为佳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解连环 感遇和云臣》是清代词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体现了陈维崧的文学才华,还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作者简介
  • 创作背景:陈维崧出生于清初,他的生活和创作深受其时代背景的影响。作为一个生活在动荡时期的诗人,陈维崧的作品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政治寓意。他的词作以其豪放的风格、深沉的情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著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1. 作品原文
  • 原文:“槌床抵几。看九州蕉鹿,千秋槐蚁。总若辈炙手熏天,叹不杀袁、刘,依然寒士。臣醒而狂,笑不值一钱程、李。问旧年朱户,几徧重经,都剩衰垒。何如沾沾自喜。只竹弓射鸭,芒屦驱豕。玉颜石髓难留,拚老去琅琊,终为情死。”
  1. 主题内容
  • 社会观察:通过对政治人物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权贵腐败和平民生活艰辛的深刻理解。同时,“玉颜石髓难留”一句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 个人情感:通过自我描述,展现了作者对自己命运的认知和对现实的无奈接受。特别是最后两句“拼老去琅琊,终为情死”,透露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追求和对爱情的执着。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陈维崧的词风豪放而不失婉约,他在运用传统诗词技巧的同时,又能加入新颖的个人感悟,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 意象运用:在《感遇和云臣》中,“九洲蕉鹿”“千秋槐蚁”等意象富有象征意义,这些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结构布局:这首词的结构清晰,起承转合分明,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特别是结尾处的自我牺牲与情感追求,更是凸显了陈维崧作为一位文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责任感。
  1. 历史影响
  • 后世评价:陈维崧的词作被后人广泛传颂,他的作品被视为清朝词坛的重要代表之一。许多学者对他的词进行了研究,并给予高度评价。
  • 文化传承:陈维崧不仅是一位词人,更是一位文化传承者。他的词作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展示了清代词人的风采。

《解连环 感遇和云臣》不仅作为文学艺术作品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其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哲理思考也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