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 清明前一日陪史耳翁饮雪持斋头

晴帘乍浣。
被燕蹴红英,递香窗眼。
渐渐溪桥,迢迢杨柳,一半黄轻绿浅。
风弄秋千不定,日暖蘼芜何限。
春醪熟,嘱东阳愁绪,暂时分遣。
早晚。
南陌上,绣幰雕轮,依约何时断。
千载鱼灯,五侯蜡烛,赢得三春梦短。
从古禁烟时候,祇博鸟啼花怨。
无聊赖,把粉笺细写,傍人休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迁莺 清明前一日陪史耳翁饮雪持斋头”是一首由清代词人陈维崧创作的词。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清明前夕与友人相聚,享受春日美景的情境。

从文学角度来看,《喜迁莺 清明前一日陪史耳翁饮雪持斋头》体现了陈维崧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他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既清雅又富有诗意的场景。词中“晴帘乍浣”、“被燕蹴红英”等描写,不仅展现了清明时节特有的景象,也透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陈维崧在创作此词时采用了多种表现技巧,如拟人化的描写手法,将燕子、春雨、杨柳等自然元素赋予了生命力,使其更加生动有趣。此外,词中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通过春暖花开与春酒的温润来烘托出与友人欢聚的温馨氛围。这些技巧使得整首词情感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

就文化意义而言,《喜迁莺 清明前一日陪史耳翁饮雪持斋头》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作,更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特殊情感,以及他们在这个节日中所追求的精神寄托和生活态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陈维崧展示了一种超越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平和与超然物外的生活理想。

在欣赏这首词的过程中,读者可以感受到陈维崧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所具备的艺术魅力。他的词作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还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内涵,值得深入研究和品味。通过这首词,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还能从中汲取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喜迁莺 清明前一日陪史耳翁饮雪持斋头》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对春天美好景色热爱之情的词作,更是一部充满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深入阅读和理解,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