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杨庭院悄。
正交网筛春,绮窗弄晓。
红蕤枕斜抱。
蓦枝头睍睆,信风吹到。
如簧慢奏。
递耳畔、那人知道。
把旧愁、向五更头,说个绵蛮不了。
袅袅。
咽时逾响,溜处偏圆,百般轻巧。
讵知衰鬓,贪散诞,学庄老。
入春来,猛被花枝招恨,又被禽声唤恼。
待来朝、索性连他,和花都拗。
瑞鹤仙 咏百舌鸟同云臣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瑞鹤仙 咏百舌鸟同云臣赋》是清代诗人陈维崧所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诗人简介: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又号瑶台居士,江苏宜兴人。作为清朝初期的著名词人和骈文作家,他的成就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陈维崧不仅是一位文学家,也是清朝初期的文化名人,他的诗作多反映当时社会状况,语言优美,情感丰富,被后人广泛传颂。
作品原文与解析:在《瑞鹤仙·咏百舌鸟同云臣赋》中,陈维崧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及百舌鸟鸣声的赞美。诗中“绿杨庭院悄”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春日庭院景象,“正交网筛春,绮窗弄晓”则展现了晨光透过窗户洒入室内的情景。此外,诗中的“红蕤枕斜抱”,用色彩鲜明的细节捕捉到了百舌鸟婉转动听的声音。整体上,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传达出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文化意义:《瑞鹤仙·咏百舌鸟同云臣赋》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古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以及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造诣。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清代早期社会的某些风貌,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瑞鹤仙·咏百舌鸟同云臣赋》不仅因其优美的文学形式受到赞誉,更因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而被后世传颂。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陈维崧个人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