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城上看桃花

花光扑上春城,曈昽直把人衣染。
家家百舌,年年三月,桃花满店。
谁酿梨云,更搀柳浪,倍添伊艳。
算那家、映水开偏好,胭脂一院门长掩。
城下绿芜如毯。
不禁风、酒旗轻飐。
也应明日,再来寻处,落红万点。
嘱付花铃,忍令一片,顿随春减。
恰墙头几朵,含情送客,暗颓娇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龙吟 城上看桃花》是清代文学家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城市的风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浙江嘉兴人。他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也是南明遗民。他的诗作以雄浑豪放、婉约深情见称,尤其在词作上有着深厚的造诣。
  2. 作品原文
    花光扑上春城,曈昽直把人衣染。
    家家百舌,年年三月,桃花满店。
    谁酿梨云,更搀柳浪,倍添伊艳。
    算那家、映水开偏好,胭脂一院门长掩。
    城下绿芜如毯。不禁风、酒旗轻飐。
    也应明日,再来寻处,落红万点。
    嘱付花铃,忍待明朝,再寻旧地。
  3. 诗词赏析
  • 意象丰富:词中“花光扑上春城”一句,生动描绘了春天来临时,阳光下的花光如同被春风吹拂一般,给人带来生机与活力。而“年年三月,桃花满店”则展现了每年春天桃花盛开的景象,为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
  • 情感深沉:“谁酿梨云,更搀柳浪,倍添伊艳。”这几句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隐含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不舍。
  • 画面感强:“映水开偏好,胭脂一院门长掩”等句,通过具体的画面描写,将春天的美景定格在读者的脑海中,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环境中。
  • 哲理意味深长:“城下绿芜如毯,不禁风、酒旗轻飐。”这两句词不仅描绘了城市的景象,更蕴含了词人的感慨与思考。它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引人深思。
  1. 文化背景
  • 南明遗民:陈维崧是清朝初年的南明遗民。他生活在明朝灭亡后的动荡时期,对于故国的思念和对民族大义的追求,都在他的词作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 江南水乡:江南水乡是陈维崧词作的重要背景之一。他在词中多次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和风情,如“城下水悠悠”“小桥流水人家”等,这些词句都展现了他对江南水乡的热爱和向往。

《水龙吟 城上看桃花》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幅流动的画卷,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以及诗人对于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艺术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