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烛新 咏烛

五更寒作阵。
正绣幕重重,一枝斜隐。
当时曾在,春宵底、照足美人春困。
云沉雨重,谢倦眼、看承逾俊。
珊枕畔、翠袖轻遮,怕他隔帘风紧。
如今长伴空床,风也弄孤灯,闪成青晕。
兰心剪瘦,谁听得、掉却玉钗声韵。
金荷渐烬。
结遍釭花无准。
问红蜡、今夜和愁,烧残几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玉烛新·白海棠》是清代女词人顾太清的作品,这首词通过咏海棠来抒写词人对美好情志的追求。以下是对《玉烛新·白海棠》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玉烛新·白海棠》是在“秋红吟社”结社期间所作的。此词为咏白海棠,实则借咏海棠抒怀,词中素洁高雅的白海棠就是在比喻词人自己。
  2. 作品特点:词中上阙写花,是透过人的审美心理来表现的,其中浸透了人与花的交融。通过描绘海棠的洁白,以及其作为稀有品种的特性,词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视。同时,词中的意象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感。
  3. 艺术手法:顾太清的词清新隽秀,这首《玉烛新·白海棠》亦是非常轻灵生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暗示手法,如将海棠比作自己的隐喻,用淡雅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意境。
  4. 文化价值:《玉烛新·白海棠》不仅是一首词作,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代表了清代女性词人的才华和审美追求,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咏物抒怀诗的一种体现。这首词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于后来的女性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玉烛新·白海棠》不仅展现了顾太清高超的艺术造诣,还体现了当时女性词人的独立精神和社会价值。它是清代词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