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其一 汾西侯仲辂示我九日纪梦词二阕依韵奉和

月落边墙黑,几扇雁门开。
苍然西极风雨,都向二陵来。
闻说胭脂小伎,能唱横汾旧曲,家傍古轮台。
我欲与之语,红粉最怜才。
饮醇酒,近妇女,莫疑猜。
世间馀子何限,两手底须推。
安得飞狐峪口,偕汝吹箫击筑,一日笑千回。
绿酒不晓事,有闷未能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和仲辂九日》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九月,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全词通过记梦的方式抒写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原文如下:

水调歌头·和仲辂九日

汾西侯仲辂示我九日纪梦词二阕依韵奉和

丙辰重阳,潘邠叟席上见寄,率尔有作,走笔写之。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心在人间。
三年枕上吴中路,一夕舟中湘水阴。
望极澄江眼欲穿,楼高风物入长吟。
银山堆里翻涛起,未信吾庐烟外深。

此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全词以梦境为线索,通过对梦中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词的开头“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心在人间”就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份的描述。他自称是清都山水的官员,而他的心中却始终牵挂着人间的事情。这两句既是对自我形象的描绘,也透露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不满。

“三年枕上吴中路,一夕舟中湘水阴。”这两句则描绘了作者在三年的时间里一直在梦中回到吴地的道路,而在一次夜晚的航行中,他突然感到自己置身于湘水的阴面。这两句既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回忆和思念,也透露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

“望极澄江眼欲穿,楼高风物入长吟。”这两句则描绘了作者在梦中站在高处眺望远方的情景。他的目光穿透了清澈的江水,感受到了自然的美景。同时,他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了长吟之中。这两句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慨。

“银山堆里翻涛起,未信吾庐烟外深。”这两句则描绘了作者在梦中看到银山堆里的波涛汹涌而起。他对此感到疑惑不解,甚至认为自己的居所已经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这两句既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困惑,也透露出他对超脱世俗的愿望。

这首词通过梦境为线索,通过对梦中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