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凝晓。
似绛蕊浮釭,锦鳞拍沼。
搓透猩绒,卖弄憨嗔许谁拗。
莫是罗浮人困,珊枕上、小鬟新觉。
正睡晕初圆,偷倚绣奁照。
料峭。
年犹少。
更酒入潮生,春来靥笑。
娇香趁早。
休赚夭桃见时恼。
几颗朱樱绽口,甚日茜花压帽。
倩红泪、将绡裹,洒他开了。
红情 咏半吐红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红情·咏半吐红梅》是清代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内容与特点:
作者简介: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是一位早慧的学者和文学家。他幼年有神童之称,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等重要职务,尤长于词及骈体创作。
诗歌原文:
一丝凝晓。似绛蕊浮釭,锦鳞拍沼。
搓透猩绒,卖弄憨嗔许谁拗。
莫是罗浮人困,珊枕上、小鬟新觉。
正睡晕初圆,偷倚绣奁照。
料峭。年犹少。更酒入潮生,春来靥笑。
娇香趁早。休赚夭桃见时恼。
几颗朱樱绽口,甚日茜花压帽。诗歌赏析:《红情·咏半吐红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天清晨的景象,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展现了自然之美和人物情感。诗中的“一丝凝晓”形象地描绘了曙光初现的情景,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锦鳞拍沼”则形容水中鱼儿游动的生动画面,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此外,诗中还通过对人物动作和神态的刻画,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使得整首词既具有视觉美,又富有情感深度。
文化价值:陈维崧的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深刻观察和感悟。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捕捉和深情表达,使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红情·咏半吐红梅》作为陈维崧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其卓越的文学才能,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清代文人生活和艺术风格的重要资料。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其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