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秋日登单父城外春秋阁

单父城东,堆遍了、万层秋色。
凭阑望、齐疆鲁甸,一泓晴碧。
此去渐通霄汉路,吾生只少翱翔翼。
缭櫩斜、百尺俯中原,空苍极。
铜鼓赛,松杉直。
阴雨吼,精灵急。
看藓衣泥马,晓行无迹。
日落漫添羁旅恨,时危专藉匡扶力。
读春秋、武帐烛花红,髯如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秋日登单父城楼》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渴望恢复中原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敌人的仇恨。以下是对这首词的简要介绍:

  1. 作者简介: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是宋高宗赵构的重要支持者,曾率军抵抗金兵,收复失地。然而,由于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和权力纷争,最终被秦桧等奸臣陷害,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害。

  2. 作品背景:这首词是在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第二次北伐期间创作的。《满江红·秋日登单父城楼》是岳飞在秋天登上单父城外春秋阁时所写,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敌人的仇恨。

  3. 词的内容与主题

  • 词牌:这是一首词牌名为“满江红”的作品,属于宋词中的豪放派风格。
  • 内容:全词共四句,前两句描述了作者登高望远的情景,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敌人的仇恨。
  • 主题:全词的主题是表达岳飞的爱国情感和对敌人的强烈仇恨。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他内心的激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1. 艺术手法
  • 修辞手法:词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怒发冲冠”“壮志未酬”,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岳飞的形象和心境。
  • 意象运用:通过“秋”、“江山”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国家的担忧。
  1. 历史意义:《满江红·秋日登单父城楼》不仅是岳飞个人情感的真实记录,也是南宋时期民族抗争精神的象征。它激励了后人继续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而奋斗。

  2. 文化价值:这首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爱国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对自由、和平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