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途次曹县

河流浩淼,去黏天无岸。
白草黄沙古曹县。
问居人、谁是僖负羁妻,谁惜我,十载蓬科未转。
一鞭官渡口,飒飒西风,落照昏鸦太零乱。
叹息旧繁华,往事还非,眢井畔、兔葵开遍。
访昔日东平故侯家,怅绣戟牙幢,一时都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仙歌 途次曹县》是清代著名词人陈维崧的一首作品。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被誉为清词之冠。他自幼聪慧,康熙十八年(1679年)中博学鸿词科,后任翰林院检讨。
  2. 作品原文:《洞仙歌·途次曹县》原文如下:
    河流浩淼,去黏天无岸。白草黄沙古曹县。问居人、谁是僖负羁妻,谁惜我,十载蓬科未转。一鞭官渡口,飒飒西风,落照昏鸦太零乱。叹息旧繁华,往事还非,眢井畔、兔葵开遍。访昔日东平故侯家,怅绣戟牙幢,一时都换。
  3. 整体翻译: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旅途中经过曹县时的感受和所见。诗中的河流浩渺,无边无际;黄沙遍地,荒凉萧瑟。作者询问当地居民,是否有曾经的僖负羁妻,她是否还记得他,是否还留恋着他这十年来的生活。他骑着马,穿过官渡口,风声飒飒,夕阳西下,乌鸦乱飞,一切都显得那么混乱。他感叹过去的繁华已不再,往事如烟,只有那枯井旁的野草和兔子开着的野花,一切都变了。他还想去寻访昔日东平侯的故居,但那些华丽的建筑已经不复存在了。
  4. 创作背景:该词的创作背景是在诗人的旅途中,他经过曹县时所感受到的自然景色和社会变迁给他带来的感慨。当时清朝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许多士人因政治原因被迫离开京城,前往各地寻找出路。陈维崧也不例外。他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5. 名家点评:对于《洞仙歌 途次曹县》,后世有许多名家进行了点评。有人认为此词反映了清代社会的衰落,也有人认为它展示了陈维崧的才情和情感深度。

在阅读《洞仙歌 途次曹县》的过程中,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清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同时,也可以通过这首词感受到陈维崧作为词人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

《洞仙歌·途次曹县》不仅是陈维崧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清代文学和历史的宝贵资料。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