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善权洞

天风忽下,劈破青红茧。
夸父愚公费裁剪。
看千螺倒矗,万笏斜垂,铺碧藓,一屋闲云自键。
玲珑光上下,一串银房,偏借虚空累层甗。
洞底洞还生,下有泉鸣,声声乱、云中鸡犬。
只石怕春寒悄无人,却走入墙阴,化成雷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仙歌·善权洞》是清代词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从多方面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早慧,幼年有神童之称。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加修《明史》。尤长于词及骈体。
  1. 创作背景
  • 陈维崧在康熙十八年应博学鸿词科,被授予翰林院检讨,并参与修《明史》的工作。在此期间,他创作了《洞仙歌·善权洞》。
  1. 艺术特色
  • 《洞仙歌·善权洞》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山石、泉水等景物,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 全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1. 文学评价:《洞仙歌·善权洞》作为陈维崧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示了陈维崧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后人研究清代词坛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洞仙歌·善权洞》不仅是陈维崧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与欣赏,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能够感受到他们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