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金杯 戏咏萤灯

小似香囊,空于湘水,映疏萤、纱痕逾翠。
墨花几幅,面面小徐熙,凉夜戏。
茉莉梢头轻缀。
频吹难灭,不剔长鲜,耿耿处、无情有思。
楼昏月黑,嫌煞烛笼明,冰簟底。
窥见一星星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厌金杯 戏咏萤灯》是中国清代著名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是清朝中期的文学家和词人。他的诗歌、词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时代背景: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清代中叶,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得到了一定的繁荣。陈维崧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有机会接触各种文化元素,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1. 主题内容
  • 艺术风格:这首词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夜景图景,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无限热爱。
  • 情感表达:通过对萤火虫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难以长久存在的哀伤和无奈。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哲理思考,以及在宁静夜晚中的孤独感和寂寞情怀。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大量象征性意象,如“香囊”、“湘水”等,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的艺术魅力,还使得整首词充满了神秘色彩和诗意美感。
  • 语言风格:陈维崧的词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这首词不仅是陈维崧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研究清代文学、艺术乃至社会文化的珍贵资料。它反映了那个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 教育作用:这首词以其优美的意境、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欣赏古典诗词的范例。它能够启发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厌金杯·戏咏萤灯》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文学作品,它更是一幅反映清代社会生活和文人精神世界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艺术魅力,同时也能够领略到诗人陈维崧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