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前柳 本意

晚妆前。
有一树,黄金缕,倍婵娟。
秦楼上,蛮腰样,只思眠。
才欲抱,便如烟。
谢绣幕、轻萦姿愈俊,胜长街、抛掷堪怜。
莫倚轻狂甚,便成绵。
飘陌上,舞河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厅前柳·本意》是清代词作家陈维崧所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作者陈维崧,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他自幼聪明,有神童之称。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科,被授翰林院检讨,后参与修《明史》。陈维崧在文学上尤其擅长词及骈体,著有《迦陵文集》《迦陵词》《湖海楼诗集》等。他的诗作和词作在当时影响深远。

  2. 诗词原文
    晚妆前,有一树,黄金缕,倍婵娟。
    秦楼上,蛮腰样,只思眠。
    才欲抱,便如烟。谢绣幕、轻萦姿愈俊,胜长街抛掷堪怜。
    莫倚轻狂甚,便成绵。飘陌上,舞河边。

  3. 诗词解析

  • 意象描绘:《厅前柳·本意》中,“晚妆前有一树,黄金缕,倍婵娟”这几句通过描写晚妆前的美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柔美的氛围。“黄金缕”形容树叶的颜色和质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视觉的震撼。这种细腻的描绘手法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自然景色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 情感表达:“才欲抱,便如烟”表达了一种微妙的情感变化,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不舍。这里的“如烟”既形容了柳树的婀娜多姿,也暗喻了时间流逝之快,以及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无奈感。这种情感的表达使整首词更加富有哲理性和深度。
  • 象征意义:在《廊前柳·本意》中,柳树不仅是自然的景物,更是文化的象征。柳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象征着离别、思念与坚韧。在这里,柳树的形象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代表着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面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和选择。
  • 结构布局:《厅前柳·本意》采用了传统的七言绝句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四句,结构紧凑,韵律协调。这种形式不仅符合古代诗歌的审美习惯,也使得整首诗在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同时,这种结构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诗歌形式的严谨态度和创新精神。

《厅前柳·本意》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魅力,还能深刻理解到诗人对于自然、生活和情感的独特见解和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