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钩 春夜同展成饮御之斋头感旧

东风里,绛桃树。
蓦记得、年时见汝。
红芳正好,浓香乍饱,俊眼相看如许。
如今花放长洲路。
只是我、朱颜非故。
旧情如梦,闲愁似海,闷搯花须细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凤钩·春夜同展成饮御之斋头感旧》是清代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他早慧,幼年有神童之称,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加修《明史》。陈维崧尤长于词及骈体,有《迦陵文集》《迦陵词》《湖海楼诗集》等。
  1. 诗词原文
    东风里,绛桃树,蓦记得、年时见汝。
    红芳正好,浓香乍饱,俊眼相看如许。
    如今花放长洲路,只是我、朱颜非故。
    旧情如梦,闲愁似海,闷掐花须细数。

  2. 诗词解析

  • 意境描绘:诗中的“东风里,绛桃树”营造了一个春天的夜晚,东风轻拂,桃花盛开的景象,使人联想到了往昔的美好时光。
  • 情感表达:“蓦记得、年时见汝”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和感慨,通过“红芳正好,浓香乍饱,俊眼相看如许”进一步展现了与朋友相聚时的愉悦心情。
  • 时空变迁:“如今花放长洲路,只是我、朱颜非故。”反映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尽管桃花依旧开放,但主人公已不再拥有年轻时的模样,这也是一种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 怀旧之情:“旧情如梦,闲愁似海,闷掐花须细数”则更加深刻地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力感。

《金凤钩·春夜同展成饮御之斋头感旧》不仅是一首表达怀旧情感的古典诗词,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文化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