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柳挂疏汀,夜火星星。
昨宵西水驿边停。
犹记津楼绡幔底,谁唤银瓶。
寒气逼空舲,客梦初醒。
乱帆又过语儿亭。
我与六花同一例,随路飘零。
浪淘沙 雪中舟次语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浪淘沙·雪中舟次语溪》是清代诗人陈维崧的作品。陈维崧(1625—1682),江苏宜兴人,被誉为清初著名词家之一。此词作于清朝康熙十八年(1679年),当时陈维崧因博学鸿词科入仕,并授翰林院检讨。
词中的“枯柳挂疏汀”描绘了一幅冬日里孤寂的江边景象,寒风中,枯枝摇曳,岸边稀疏的水草随风轻摆,营造出一种凄凉而静谧的氛围。夜火星星则可能指的是在寒冷的夜晚,偶尔的火光或渔夫的灯火显得特别地微弱和珍贵。这种细节描写增强了词中孤独与寂寞的情感色彩。
下片“昨宵西水驿边停。犹记津楼绡幔底,谁唤银瓶。”表达了词人对于过去某段经历的回忆,他回忆起昨夜停在西水驿边的往事,记忆中的画面是一幅温馨的画面——津楼之上,薄纱帐幔下,或许还有人在呼唤着什么。这幕画面虽然短暂,但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佛那银瓶中的美酒依旧醇厚,唤起了他内心深处的美好回忆。
“寒气逼空舲,客梦初醒。”描绘了词人在舟中感受到的严寒以及醒来后的清醒状态。这句反映了词人在旅途中的不适感以及内心的挣扎和觉醒,可能是对过往生活的一种反思或者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感受。
“乱帆又过语儿亭。我与六花同一例,随路飘零。”最后一句则抒发了词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六花”可能是指某种自然现象或者是某种颜色的象征,代表着无常和变幻。词人将自己比作飘零的六花,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浪淘沙·雪中舟次语溪》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吸引了众多读者,不仅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感情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清代文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