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昏酒尽不胜情,倚幌听三更。
恶草邻墙马龁,乱莎别馆虫鸣。
家园此际,小楼半掩,纤月初生。
多少幽坊冷市,绿窗一片枨枨。
朝中措 其四 客中杂忆十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客中杂忆十首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组诗作品,共十首。这些诗歌记录了他在南宋时期流亡途中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体现了他对家国的深切思念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在创作背景方面,《客中杂忆》十首作于公元1230年(乾道六年)至1240年(淳熙三年)之间。当时,陆游因反对朝廷偏安求和而被迫离开京城临安(今杭州),开始了长达近二十年的流寓生活。在此期间,他先后到过江西、湖北、福建、广东等地,历经许多艰难险阻,饱尝漂泊流离之苦。因此,这组作品不仅是陆游流亡途中的纪实性作品,同时也是他忧愤国事的抒情诗篇。
从内容上来看,《客中杂忆》十首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旅途中的见闻与感慨;第二部分抒发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第三部分表达壮志难酬的悲慨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其中,第一部分以描写旅途中的见闻为主,如“山城过雨初晴后”、“水驿西江夜”等,展现了作者在异地他乡所经历的种种情景;第二部分则侧重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通过回忆家乡的美好时光与现状之间的巨大差距,表达了对家乡的眷念与担忧;第三部分则是陆游晚年政治生涯的缩影,通过对国家兴亡、民族安危的关注,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关切与忧虑。
从语言风格上来说,《客中杂忆》十首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含蓄蕴藉。陆游擅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他还善于运用典故、诗词等来丰富诗歌的内涵,使其更加耐人寻味。此外,这首诗还体现出陆游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使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