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令 咏古七首 其二 汜人

湘中蛟娣号汜人,楚天冉冉红罗巾。
一钩晓月洛桥下,风光冶丽偏相亲。
别来愁绪纷难理,鄂渚微波嬉上巳。
烟裙雾鬓惊淼茫,画舻回首人千里。
千里。
湘中水。
江面微风翻绣被。
轻别玉娥归去矣。
泪滴龙堂青绮。
十年重遘蛟宫娣。
愁绝楚天上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调笑令 咏古七首 其二 汜人》是清代著名词人陈维崧的作品,这首词描绘了汜人的风姿和楚天湘中的景致。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5年—约1682年),字其年,号迪陵、南湖居士等,江苏太仓人,是清朝初期著名的词人、文学家。他的词作多表现了个人情感与时代变迁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创作时间:该词可能是在清初某个具体时期创作的,但确切的时间未被明确记录。
  1. 作品原文
    湘中蛟娣号汜人,楚天冉冉红罗巾。一钩晓月洛桥下,风光冶丽偏相亲。别来愁绪纷难理,鄂渚微波嬉上巳。烟裙雾鬓惊淼茫,画舻回首人千里。

  2. 主题内容

  • 人物描写:词中以汜人为主人公,通过对汜人的外貌和行为的描述,展现了她的风采及当时的社会环境。
  • 场景描绘:词人详细刻画了汜人所处的湘中地区,如“一钩晓月洛桥下”等,营造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
  • 情感表达:通过对汜人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传达了汜人的情感状态和内心世界。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词人巧妙地将汜人的外在美与湘中的美丽景色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 细腻笔触:从汜人的服饰到周围的自然景观,词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场景之中。
  • 情感深沉:词中渗透着对汜人深深的同情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深沉而真挚。

《调笑令 咏古七首 其二 汜人》不仅是陈维崧词作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技巧和深厚的文化素养。通过阅读这首词,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华,也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