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贵池吴师

当代论兵会,谁人可擅场?
刘琨归朔北,孙策入丹阳。
一诺轻车骑,千言破混茫。
灵旗如仿佛,毅魄想飞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贵池吴师》是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信息的介绍:

  1. 作者介绍:陈维崧,字其年,号玉房,又号迦陵词客,清代著名词人、文学家、音乐家。他的诗歌创作在清代文坛上占有重要位置,其作品多表现出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2. 诗歌背景:该诗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文人对于军事才能的赞赏与期待。通过描写当代论兵的场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杰出将领的期望,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3. 内容解析:诗句“当代论兵会,谁人可擅场?刘琨归朔北,孙策入丹阳。”展现了诗人对于杰出军事人才的渴望和向往。其中,刘琨和孙策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武将,他们的故事激发了诗人的想象力。
  4. 艺术特色:此诗在形式上属于五言律诗,韵律严谨,语言流畅。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与当代的论兵会,诗人表达了对英勇将领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安定与民族团结的深切期望。

在欣赏这首作品的过程中,读者可以从中领悟到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追求,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陈维崧的诗词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内涵,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忆贵池吴师》不仅是陈维崧个人情感与艺术追求的体现,也是清代文人对于英雄气概的一种追忆与赞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并从中汲取力量与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