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作(甲申)

风摇修竹巅,清韵动高馆。
开门忽无声,倾耳听已远。
冻云止不流,积雪皓在眼。
独见古人心,空山清气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寒夜作》是元代文学家揭傒斯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寒夜中的所见所感,通过简洁的文字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以下是对这首诗更为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揭傒斯(1274年-1349年),字曼硕,号贞文,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出生于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他出身贫寒,但刻苦学习,贯通百家,有较高的文学成就。元朝仁宗延祐初年,程钜夫、卢挚举荐其入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之后多次进入翰林院担任重要职务,并曾为皇帝教授皇子及大臣子孙。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作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当时揭傒斯四十八岁,已经从军七年之久。在秋天的寒夜里,诗人经历了长时间的辗转难眠,因此创作了这首《寒夜作》。这首诗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通过“疏星冻霜空”和“流月湿林薄”等意象,巧妙地将夜晚的寒冷与月光的柔和相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 简约含蓄:全诗语言简练,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意蕴,如“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通过听觉来渲染孤独和宁静的氛围。
  • 抒情达意:诗人在诗中不仅描写了景色,更通过景抒发情感,如“独见古人心,空山清气满”,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孤独与超脱。

《寒夜作》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幅充满哲理和情感的画面,展示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和审美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