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闻雁(甲申)

西风吹雁声,先入旅人听。
落叶生晚凉,高斋卧残病。
闭门三十日,独得秋气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中闻雁(甲申)》是明代诗人黎遂球所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病中闻雁(甲申)》通过简洁而含蓄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深秋夜晚的情景,诗人在孤独的病榻上听着远处传来的雁鸣声。诗中“今年闻雁倍伤情,禾黍悲风忆故京”,表达了诗人因远离家乡而感到悲伤的情感。同时,“啮雪总差持节使,渡河谁进报仇兵”两句则进一步揭示了战争与和平的对比与反思,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黎遂球,明代广东番禺人,以诗歌见长,兼工画山水。他的生活经历颇为波折,曾应陈子壮之荐担任南明隆武朝的兵部职方司主事,后因家母年老未赴任。明朝灭亡后,黎遂球为响应陈子壮的推荐,加入了抗清斗争,但最终城破殉国。其诗作中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思考。

《病中闻雁(甲申)》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古诗,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黎遂球的生平和创作特色,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