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唐竟海归省(丙子)

终岁与君处,寻常无殊异。
坐我明镜中,自然呈浮伪。
能使妄者心,照之发深愧。
今当临别时,耿耿如不寐。
谓君不恋官,彼自为官累。
恂恂子弟身,洒落胸中事。
聚散何足云,万里感精气。
去后思更深,常惧为君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唐竟海归省》是清代诗人陈沆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陈沆,字太初,号秋舫,湖北蕲水人。嘉庆二十四年进士,官监察御史,曾典广东乡试,任会试同考官。
  • 文学贡献:陈沆学宗宋儒,工诗,有诗作多部,如《诗比兴笺》、《近思录补注》、《简学斋诗存》、《白石山馆遗稿》等。
  1. 诗歌原文
  • 终岁与君处,寻常无殊异。
  • 坐我明镜中,自然呈浮伪。
  • 能使妄者心,照之发深愧。
  • 今当临别时,耿耿如不寐。
  • 谓君不恋官,彼自为官累。
  • 恂恂子弟身,洒落胸中事。
  • 聚散何足云,万里感精气。
  • 去后思更深,常惧为君弃。
  1. 作品鉴赏
  •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离别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
  • 意象运用: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鸳鹭”、“蓬瀛”、“貔貅”等,形象地描绘了友人从朝廷到边疆的转变。
  • 主题思考:通过对友人的描述和劝诫,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未来的期望。
  1. 文化意义
  • 人际关系:通过送别诗展现了深厚的友谊以及对朋友前途的关心和期望。
  • 官场生涯:诗中的“不恋官”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个人精神追求的重视。
  1. 历史背景
  • 清代官场:清朝时期,官场竞争激烈,许多人为了功名利禄而奔波劳累,陈沆通过送别诗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反思和对友人的祝福。
  • 文人心态:文人在官场上的进退往往与个人的志向和道德选择密切相关,送别诗也是文人表达自己立场和情怀的一种方式。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陈沆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通过对日常情景的描写传达深刻的思想。
  • 结构严谨:七言律诗的结构严谨,每一句都经过深思熟虑,体现了作者对诗歌形式的驾驭能力。

《送唐竟海归省》不仅展现了陈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清代文人对官场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态度。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研究清代社会文化的珍贵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