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亭望武昌大江(甲申)

醉影悤悤拜佛幢,下山已听暮钟撞。
闲凭曲磴当松半,坐见轻帆与雁双。
百里苍烟浮远塔,孤城落日背寒江。
英雄胜概销磨尽,满眼风波一钓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半山亭望武昌大江》是清代著名诗人陈沆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半山亭上眺望远眺武昌大江时的感慨与思索。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作者介绍
  • 陈沆(1785—1825),又名陈学濂,字太初,号秋舫,湖北蕲水人,清代“古赋四大家”之一,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他学识渊博,有汉魏风,擅长诗歌创作。
  1. 诗歌原文
    醉影悤悤拜佛幢,下山已听暮钟撞。闲凭曲磴当松半,坐见轻帆与雁双。百里苍烟浮远塔,孤城落日背寒江。英雄胜概销磨尽,满眼风波一钓艭。

  2. 诗中意象

  • 拜佛幢: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虔诚和对宗教信仰的向往。
  • 暮钟撞: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宁静氛围,以及寺庙的庄严景象。
  • 松半曲磴:形象地展现了山中美景,松树半腰,曲径通幽。
  • 轻帆与雁双:表现了秋天江面上的景色,轻帆缓缓,大雁成双。
  • 孤城落日:描绘了夕阳下的孤城,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 沧烟远塔:描述了远处的山峰和烟雾,营造出一种深远而神秘的感觉。
  • 英雄胜概销磨尽: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 一钓艭:通过“一钓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事业和命运的看法,即在波涛汹涌的人生海洋中,需要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半山亭望武昌大江》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古典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它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长江岸边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