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行(辛未)

破晓才分路,轮蹄响复停。
大霜疑小雪,残月避高星。
树影连村暗,鸡声带水听。
谁家林馆静,幽梦未曾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晓行(辛未)》是清代诗人张问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文学价值、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介绍
  • 创作背景:《晓行》创作于辛未,即乾隆四十三年。此年秋,张问陶应诏赴京,途经家乡时作此诗以寄妻子。
  • 艺术风格:张问陶擅长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使诗歌形象真切,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 作品原文
晓行(辛未)  
飞沙走砾路难通,露气凄清月影中。  
残月挂空山外寺,断续鸣声闻远钟。  
孤村犬吠门犹掩,古驿人行露未终。  
一幅河阳秋旅意,不须重展画图看。  
  • 这首《晓行》全诗共八句,每句均为七言,形式工整,韵律和谐。
  1. 艺术特色
  • 对仗工整:诗中多处运用了对仗技巧,如“飞沙”、“露气”、“残月”等意象,通过对比和映衬,加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 比喻生动: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例如“残月挂空山外寺”,通过这样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夜晚山寺中的静谧与美丽。
  • 情景交融:下半部分主要抒情,情景交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感受抒发内心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1. 文学价值
  • 主题明确:《晓行(辛未)》主题明确,围绕“晓行”这一活动,通过描绘沿途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思。
  • 情感丰富:诗中渗透着诗人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情感真挚动人。
  • 艺术精湛: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和画面感,体现了张问陶深厚的文学功底。
  1. 历史地位
  • 影响深远:该诗作为张问陶的代表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 文化传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是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张问陶的《晓行(辛未)》不仅是其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晓行(辛未)》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深刻的主题赢得了历代文人的赞誉,更因其承载的情感价值和文化意义,成为中华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对于爱好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了解和学习古典诗歌的重要窗口。而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这首诗则是开启古典文学之美的一把钥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