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兰阳(辛未)

人烟开夕照,草木带河声。
沙软便车路,堤高过县城。
官程南北凑,水道古今争。
到此乡心动,今宵有梦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兰阳(辛未)》是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从诗歌背景、内容和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诗歌背景
  • 作者信息:《次兰阳(辛未)》的作者是陈沆,他是清代诗人,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
  • 创作时间:该诗具体创作的时间不详,只知道它是在辛未年所作。
  1. 诗歌内容
  • 开篇描绘环境:诗的首联“人烟开夕照,草木带河声”,描写了一幅人烟渐稀,夕阳西下,河水潺潺的自然景象。
  • 中段抒发情感:接下来的两联表达了一种乡愁与期待的情感,“沙软便车路,堤高过县城”,通过道路和城墙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乡间的行走和感受。而“官程南北凑,水道古今争”则进一步描绘了交通的繁忙与历史的变迁。
  • 结尾表达情感:尾联“到此乡心动,今宵有梦成”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夜深人静时的美好梦境。
  • 舟过嘉鱼有怀:诗的后一部分提到了舟过嘉鱼时的情景与心情,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1. 艺术手法
  • 使用典故:“辛未七夕注释: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这句话引用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来象征人与人相聚的艰难与美好。
  • 情景交融:诗人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如“人烟开夕照,草木带河声”既描绘了自然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 运用比喻:诗中大量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式,使得诗歌形象生动,富有诗意。如“官程南北凑,水道古今争”中的“凑”、“争”等词语,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动态美。
  • 结构布局:全诗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每两句为一个律句,共八句组成一联,共四联构成一首完整的作品。

《次兰阳(辛未)》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其丰富的艺术表达和深刻的生活观察,它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