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抵刘山人家(庚午)

行到月斜处,入门千竹林。
故人此高卧,前日约相寻。
雨过春如梦,山空夜有音。
坐深无一语,何以答同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抵刘山人家》(庚午)是清代诗人陈沆的作品,一首五言律诗,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以下是对该作品及其作者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陈沆,字太初,号秋舫,湖北蕲水人,嘉庆二十四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广东乡试主考官等职。他的文学成就颇丰,有《诗比兴笺》、《近思录补注》、《简学斋诗存》、《白石山馆遗稿》等著作传世。

  2. 作品原文
    行到月斜处,入门千竹林。
    故人此高卧,前日约相寻。
    雨过春如梦,山空夜有音。
    坐深无一语,何以答同心。

  3. 诗歌鉴赏:这首诗通过对刘山人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感情和美好回忆。首句“行到月斜处”,暗示了诗人与友人约定的地点是在月光下抵达的。接着,诗人进入千竹林中,与友人相见,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第三句“故人此高卧”,揭示了诗人所见之人的身份——高士,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这位高士生活状态的好奇。第四句“前日约相寻”,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前的约定以及这次相聚的期待。第五至八句,则描绘了雨后春天的景象,虽然雨停但春意仍如梦一般,夜晚山林之中传来的声音让人深思。最后两句“坐深无一语,何以答同心”,表达了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与友人交流的渴望与无奈。

  4. 创作背景:《夜抵刘山人家》的创作背景可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故事。诗人可能曾与友人有过某种约定或是某种特殊的相遇,这种相遇使得诗人决定在月色渐隐时前往探访。到达刘山人家后,与友人相聚的场景可能充满了诗意与感慨。

  5. 艺术特色:该诗在艺术上具有明显的五言律诗特色,形式工整,韵律和谐,同时融入了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

《夜抵刘山人家》不仅是陈沆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人文情怀和自然美感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