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友人归里

蓟门分手意如何,客邸情亲半载多。
醉卷白波输酒敌,题残红蜡伏诗魔。
桃花水驿风千里,杨柳旗亭月一梭。
好去故乡寻乐事,却教云树费吟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别友人归里》是一首宋代诗人郑思肖创作的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表达了离别时的痛苦和不舍,体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特色。下面将详细介绍《送别友人归里》:

  1. 作品背景:郑思肖是一位南宋末年的重要诗人及思想家,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在《送别友人归里》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送别友人的场景,传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不舍之情。
  2. 艺术手法:郑思肖在《送别友人归里》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来表达情感。首联通过“临老伤别”的悲凉酸楚,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颔联则点明了送别时间是在暮春的一个傍晚;颈联进一步描述了友人“归里”的原因和处所,通过对桃花水驿、杨柳旗亭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尾联则以“好去故乡寻乐事”寄寓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依依不舍。
  3. 文化意义:《送别友人归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它还深刻地反映了南宋社会的现实状况。诗中的“醉卷白波输酒敌,题残红蜡伏诗魔”等句,透露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生活艰难的现实。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它也展示了郑思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造诣,成为研究宋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送别友人归里》作为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宋诗,不仅展现了郑思肖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其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