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云万里接中华,此日滇池泛汉槎。
戍满夜郎春舞纛,马腾天女晚吹笳。
渡泸羽扇摇三伏,下濑兵符按五花。
周礼职方传露版,行销金甲事烧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南云万里接中华,此日滇池泛汉槎。
戍满夜郎春舞纛,马腾天女晚吹笳。
渡泸羽扇摇三伏,下濑兵符按五花。
周礼职方传露版,行销金甲事烧畬。
《秋日杂感》是一首明末抗清将领陈子龙的诗作,展现了诗人面对国破家亡时的情感和思考。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号大樽,松江华亭人,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
陈子龙的这首诗以其沉郁顿挫的表达风格,哀婉动人的情感著称。《秋日杂感》中开篇两句,便将悲秋的主体形象置于海雾江云的迷蒙境界之中,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无限怀念以及内心的沉重。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悲痛心情,也揭示了整个民族在历史动荡时期的共同心声,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秋日杂感》中的“满目山川极望哀”一句,通过描写自然景观,隐喻着国家的现状。诗中的“周原禾黍重徘徊”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记忆与思念,同时暗含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忧虑。这种从景到情的转变,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
《秋日杂感》不仅是陈子龙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他那个时代背景下的集体记忆和民族精神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理解,人们不仅能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坚持理想、勇于担当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