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二首 其一

上应天枢象北辰,众山环拱碧嶙峋。
云霞隐见金银阙,昏旦盘旋日月轮。
呼吸苍冥通一气,逍遥紫峤会群真。
阳终阴始扶元化,朔漠长留太古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应天枢象北辰,众山环拱碧嶙峋。云霞隐见金银阙,昏旦盘旋日月轮。呼吸苍冥通一气,逍遥紫峤会群真。”是一首七言律诗作品《恒山二首 其一》,出自清朝陈培脉之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恒山的自然风光,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上应天枢象北辰,众山环拱碧嶙峋。
    云霞隐见金银阙,昏旦盘旋日月轮。
    呼吸苍冥通一气,逍遥紫峤会群真。
    阳终阴始扶元化,朔漠长留太古春。

  2. 诗歌内容解析

  • 自然景观描绘:诗人通过对恒山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壮观的自然景观,如“碧嶙峋”、“金银阙”等,这些词汇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恒山的地理特征,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 宇宙观念体现:诗中多次提到天文现象,如“上应天枢”、“云霞隐现金银阙”,这不仅显示了诗人对天文知识的熟悉,更反映出他对天地万物相联系的整体观照。这种宏观的视角体现了诗人的哲学思想和宇宙观。
  • 道教思想渗透:诗中提及的“紫峤”(一种传说中的仙境)和“群真”,都暗示了浓厚的道教色彩。这不仅仅是对恒山美丽景色的描述,也是对道家追求自然和谐、追求精神升华的隐喻。
  • 哲理思考与人生感悟:最后两句“阳终阴始扶元化,朔漠长留太古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循环和时间流转的哲思,以及对恒山永恒美丽的感慨。这种对时间和空间深度的思考,反映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境界。
  1. 诗歌风格特点
  • 语言精炼:陈培脉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精炼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通过寥寥数笔就勾勒出恒山的雄伟与美丽,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宏伟的景象之中。
  • 意境深远:这首诗不仅是对恒山风景的描写,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诗人通过对恒山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和哲学思考。
  • 象征意义:诗中的“紫峤”和“群真”等元素,不仅仅是自然的景观,更是诗人心中理想状态的具象化,象征着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 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
  • 历史记载:《书》和《水经注》都有关于恒山的历史记载,说明恒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和宗教圣地。
  • 文化影响:作为北岳,恒山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使得恒山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地理、历史和哲学不可或缺的部分。
  1. 文学手法与艺术特色
  • 对比手法:诗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恒山与周围的其他山脉进行对比,突出了恒山的独特性和壮丽。
  • 象征与暗喻:诗中的“紫峤”和“群真”等元素,不仅是实景的象征,也暗含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层理解,增添了诗歌的内涵和深度。

陈培脉的《恒山二首 其一》不仅是对恒山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一种文化和哲学的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