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亡友杜紫安归葬渠梁晚登文昌阁

紫薇瞻象肃,层阁倚清虚。
江影流天表,云容入绮疏。
观文怀北斗,挂剑忆南徐。
欲尽登临兴,幽忧日未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亡友杜紫安归葬渠梁晚登文昌阁》是清代诗人陈国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陈国政:此诗的作者陈国政,字子高,号南屏,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生平事迹在历史上有一定的记载,表明了他在文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1. 诗歌原文
  • 紫薇瞻象肃,层阁倚清虚。
  • 江影流天表,云容入绮疏。
  • 观文怀北斗,挂剑忆南徐。
  • 欲尽登临兴,幽忧日未除。
  1. 诗歌赏析
  • 主题思想:《送亡友杜紫安归葬渠梁晚登文昌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亡友的深情怀念以及对亡友归葬仪式的参与。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自己情感体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哀思和对未来的期盼。
  • 艺术手法:该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象征、对比、夸张等,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紫薇瞻象肃,层阁倚清虚”两句中,紫薇树象征着端庄严谨,而清虚的阁楼则传达了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
  • 语言风格:陈国政的语言风格清新明快,善于使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既典雅又富有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1. 文化背景
  • 历史时期:这首诗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雅集的文化氛围。同时,它也折射出当时社会对于死亡、离别与归葬的传统观念。

《送亡友杜紫安归葬渠梁晚登文昌阁》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古典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才能,同时也传递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心态。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清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及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