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洲吊古

侧身天地竟何之,记室才高数独奇。
愤到《渔阳》聊骂坐,狂来北海任呼儿。
一抔已没蛟龙窟,千古谁怜《鹦鹉词》?
欲采江蓠迷处所,暮烟洲渚水弥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鹦鹉洲吊古》是一首由清代诗人陈学泗创作的七言律诗。以下是对《鹦鹉洲吊古》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陈学泗,清代著名诗人,其创作生涯跨越多个朝代。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擅长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在文学领域里,陈学泗以其精湛的诗歌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容而闻名。
  2. 诗词原文:鹦鹉洲上春色满,祢衡遗赋映江心。一抔黄土藏龙窟,千古风骚叹《鹦鹉》。欲采江蓠迷烟水,独怀往事忆云林。江中鹦鹉洲,春色满园,景色宜人。祢衡在此留下千古绝唱,其遗作《鹦鹉赋》流传至今。黄土之下,蕴藏着千年的秘密与传说,见证了古人的悲欢离合。
  3. 诗词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鹦鹉洲的春光美景,以及古代才子祢衡的悲惨遭遇。诗中巧妙地将鹦鹉洲的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相结合,展现了历史的沧桑感和人文情怀。通过对春天、鹦鹉、江流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历史的深深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孤独与无奈。
  4. 文化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这首诗不仅因其优美的艺术形式而被人们所传颂,更因其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文化意涵而被后人所称道。作为唐代诗人李白的《鹦鹉洲》的姊妹篇,两首诗虽然各自独立,但都共同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5. 现代价值:从现代的角度来看,《鹦鹉洲吊古》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宝贵遗产,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寄托。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鹦鹉洲吊古》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它不仅展示了唐代诗歌的风采,也反映了清代诗人的创作特点。对于读者来说,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深度,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