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楼吟 山行幽绝,临水数家,门外木芙蓉正花,烂漫无次,殊惬幽情,纪以此词

湿翠沾衣,暗苔黏屐,幽寻最爱清晓。
峰回刚路转,恰对面、数峰清峭。
似侬曾到。
只三两人家,看来都好。
柴门小。
芙蓉无数,一时红了。
谁料。
随意闲行,有芳塘花岛,徐熙画稿。
水边同照影,定见我、风前侧帽。
也应含笑。
怕青鸟丁宁,玉容易老。
寻芳早。
向人山色,一眉新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翠楼吟·山行幽绝,临水数家,门外木芙蓉正花,烂漫无次,殊惬幽情,纪以此词》是郭麟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山中行走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分析:

  1. 诗歌内容概述
  • 主题与情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尤其是门前盛开的木芙蓉花,烂漫无垠,为诗人的幽静生活增添了一份惬意。
  • 艺术手法:郭麟巧妙地运用了视觉和触觉两种感官体验来描绘景象。他通过对湿翠、暗苔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走在山林间的清新和舒适。
  1. 诗歌结构分析
  • 起承转合:诗歌以“山行幽绝”开篇,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随后,诗人详细描述了行走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如“湿翠沾衣,暗苔黏屐”,这些细节描写使得画面更加鲜明,增强了诗歌的意境。最后,“殊惬幽情,纪以此词”作为结尾,总结了全诗的主题,使整首诗的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 节奏与韵律:郭麟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平仄音调和对仗手法,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这种韵律的运用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动人。
  1. 诗人背景知识
  • 诗人简介:郭麟(1698—1774),清代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他的生平和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乾隆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环境为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时代背景: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文化繁荣,文人辈出。郭麟生活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当时文化的熏陶,同时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
  1. 诗歌鉴赏与赏析
  • 《翠楼吟·山行幽绝,临水数家,门外木芙蓉正花,烂漫无次,殊惬幽情,纪以此词》是郭麟的代表作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研究清代文人诗歌的重要材料。
  • 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还可以从中汲取古人对于自然美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

《翠楼吟·山行幽绝,临水数家,门外木芙蓉正花,烂漫无次,殊惬幽情,纪以此词》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历史文献。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也代表了清代文人诗歌的一种独特风格。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