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黄端伯司理

料理荒厨饭甑空,深山索处即空同。
修书远寄黄司理,爱尔窗闲红蓼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简黄端伯司理》是一首明代何吾驺所作七言绝句。此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和深邃的意境,在文学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
  • 何吾驺(1503—1573),字子有,号石屏,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明朝诗人、文学家。他与陈献章、王守仁并称“岭南三大家”,其诗歌创作以五言古诗见长。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料理荒厨饭甑空,深山索处即空同。修书远寄黄司理,爱尔窗閒红蓼风。
  • 翻译:料理了荒废的厨房后,饭甑空空如也;深山之中,寻找到一处可以居住的地方,感觉与世隔绝又似乎非常相同。寄出一封书信,向远方的黄司理表达我的思念之情,窗边闲放着盛开的红蓼花,随风摇曳。
  1.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简黄端伯司理》通过描绘主人公料理荒厨、寻找隐居之地的过程,以及向黄司理寄书的情节,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超脱的境界。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或困境,但依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选择在深山中隐居,寻求心灵的平静。
  • 情感表达:诗歌中的“料理荒厨”、“深山索处”等词句,不仅描绘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还隐含着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超然物外的愿望。而“修书远寄”则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 语言艺术: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用词精炼,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音乐性。如“料理荒厨饭甑空”,通过简单的动词和形容词,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再如“修书远寄黄司理”,则通过书信这一元素,展现了主人公的精神追求和情感寄托。
  1. 诗歌的历史背景
  •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繁荣时期,经济和文化都有了很大发展。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文人士大夫阶层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开始寻求精神的寄托,以诗歌来表达他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不满的情绪。
  • 《简黄端伯司理》作为何吾驺的作品,反映了明代文人的心态和生活状态。他们一方面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和独立思考,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社会的压力和责任。这种矛盾和挣扎,使得他们的诗歌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性的思考。
  1. 诗歌的影响和评价
  • 《简黄端伯司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一些学者认为,这首诗不仅是何吾驺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明代文人心态的一个缩影。它展示了文人在追求精神自由的同时,也必须面对现实社会的约束和压力。
  • 此外,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风格——隐逸风格。隐逸风格强调的是超越世俗、追求高远的理想境界,而《简黄端伯司理》正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对主人公生活状态的描绘和对精神追求的表达,展示了隐逸风格的深刻内涵和美学价值。

《简黄端伯司理》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对于理解明代文人的心态和生活状态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