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题卞赛印次愚公韵

千秋一物,便香残脂腻,初褪温泽。
鼓罢桐徽,兰影轻挥,曾传画角颜色。
柔枝袅娜冰花争,试认取、朱丝纤侧。
恁板桥、旧院风流,付与玉箸钤出。
凄说珠帏玉几,美人笑未彻,山已埋骨。
坠印空圆,系壁长淹,锦树荒寒谁识?
黄絁绿绮都消歇,算只有、寸痕留得。
任万千、海变桑沈,不减怨浸愁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疏影 题卞赛印次愚公韵》是近现代诗人袁克文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不仅因为它的艺术成就,也因为它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作者的个人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形式和艺术特点:

  1. 诗歌内容
  • 物象描述:诗中以千秋一物为引,描绘了这一物品的香气与质感。它既“香残脂腻”,又“初褪温泽”。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诗人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
  • 音乐元素:诗中提到了“鼓罢桐徽”,这里的“桐徽”可能是指古代乐器中的一种,用以说明音乐与物品之间的联系。诗中还提到了“曾传画角颜色”,暗示着音乐与绘画等艺术形式之间的互通,以及它们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力。
  1. 艺术手法
  • 形象塑造:诗人通过对“柔枝”、“冰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赋予了这些普通事物以生动的形象和情感色彩。这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 象征寓意:诗中的“千秋一物”不仅仅是指一件具体的物品,它还象征着永恒与不变。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永恒价值的追寻。
  1. 文化意蕴
  • 历史背景:这首诗的创作年代虽然不详,但它所体现的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继承。通过对古代艺术形式的提及,展现了当时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 个人情感:诗中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时代特色,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艺术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和时代价值。

《疏影 题卞赛印次愚公韵》不仅是一首艺术性较高的诗歌,也是研究清代文学和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