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华酒一缸,茫茫春水剪淞江。
今宵扫却华胥梦,睡到来年日满窗。
申江除夕呈虚斋师二首 其二
介绍
申江除夕呈虚斋师二首 其二”是明代文学家王守仁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除夕之夜向虚斋师敬献礼物的场景。
全诗如下:
申江除夕呈虚斋师二首 其二
王守仁
虚斋师,吾友也,今岁来宿,明日去矣;余送以一物为别。
虚斋师曰:“此何物?”
余曰:“是。”
虚斋师曰:“我无所用。”
余曰:“此非世俗之物,世俗之器,不足当虚斋师之神理。”虚斋师曰:“既知神理,即吾分内事;既分内之事,何必留此形迹!”
余曰:“虚斋师真高见。但恐世俗之人,不能领而晓之耳。世俗之人,有生之日,不能识一日之天地;有生之日,不能晓一时之是非;有生之日,不能明一言之可否。是虽欲晓知宇宙之大,而大本已失也;虽欲明辨天下之理,而大端已迷也;虽欲定一言之可否,而大义已亏也。其日用之间,又安得此高见哉!虽然,虚斋师之聪明睿智,直与日月争光;其至诚感化之力,足以回天转地。使天下之人,皆能识得一日之天地,晓知一时之是非,明一言之可否,则虚斋师亦无自异于人也矣。故虽今日之分别,他日之洞会,不为远乎?且夫天地之体,古今不变,古今不变者,其所以成造化者未尝变,其变于万物之中而不失其所以造造化者,未尝变也。是故能体之以立大本、达大用、通大节,则天地万物之理得矣;苟失乎此,虽日新其术而不知其所以新,虽有至智,而无以救其失焉。然则虚斋师之于万物也,岂徒与日月争光而已哉!其于万物也,盖有大本、大用、大节焉;而吾所以献于此二者,特其微末者耳。然吾心之所以存虚斋师而献之者,岂徒以其大本、大用、大节而已哉!抑又有甚焉,吾心之所以存虚斋师者,直以为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是故吾之献者,非独虚斋师之所有,实天地万物之所共有也。”
虚斋师曰:“善哉!子之言如此。虽然,天地万物一体之论,吾昔尝闻于夫子矣,而未之能信。今汝言之详矣,试为我陈乎!”
余曰:“天地万物一体之论最切要处,不过一‘通’字。”
虚斋师曰:“通之为言,何如?”
余曰:“穷极高深,行无极变,乃得通。”
虚斋师曰:“通天达地,万古长久,岂不正求通乎?”
余曰:“固然。”
虚斋师曰:“但施功于天下,其如人之各有所受乎!彼固不受,庸何伤哉!”
余曰:“虽然,彼固有所受,特不及圣人之广大耳。夫人之视视听食息,皆人所公同者,而或有不尽。圣人以是传之天下后世,惟恐其或有所不尽也。若是者,何也?盖虑夫众人之不齐也。若其心学之源,则吾儒圣门之所传也;若其学之极,则吾儒圣门之所止也;若其力之运,则吾儒圣门之所到也;若其业之大,则吾儒圣门之所尽也。凡此四者,圣人皆备足而无欠阙焉。”
“嗟乎!虚斋师,尔诚圣人之徒哉!尔诚圣人之徒哉!尔其勿忘虚斋师之所以教尔者。尔之学问,虽出吾门,而吾犹尔友;尔之事业,虽在吾门,而吾犹尔师也。尔其念之勿忘!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