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海门弟归里 其二

尽日论诗人复散,讲堂寥落酒瓢闲。
遥知骨肉赓吟处,桂树初花满故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海门弟归里 其二”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古诗,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王昌龄。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深厚情感和对其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年或701年—757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时期的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多表现边塞生活及战士的生活,语言简练有力、气势磅礴,风格雄浑豪放。

  2. 诗句解析: 在这首诗中,“海门弟”指的是王昌龄的弟弟,而“归里”则表示他即将返回故乡。这两句直接表明了王昌龄要送别自己的弟弟回家的场景。

  3. 情感表达: 王昌龄在诗中通过描述弟弟离开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弟弟的不舍和挂念。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触动读者的心弦。

  4. 艺术手法: 这首诗在艺术上采用了典型的边塞诗的风格,通过使用生动的形象描绘和强烈的感情表达,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场景的真实感。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

《送海门弟归里 其二》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表达的古诗,也是边塞诗的典型代表。它展示了王昌龄深邃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亲人、家乡的深切思念,同时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度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