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云庵观龙缝泉因怀碧山吟社

空山腹元精,众窍泻灵液。
支流汇成渊,形似半规月。
其上有悬崖,亘古此开擘。
清冷涵雪乳,阴翳生石发。
入耳无惊喧,一线引岩隙。
涓涓流自细,汩汩源不竭。
到来秋暑忘,弥觉尘虑释。
传闻雷雨时,肤寸云气白。
疑有蛰龙起,蜿蜒破石壁。
缅昔弘治初,十老留胜迹。
图画写林峦,觞咏盛裙屐。
迄今数百年,骚雅久消歇。
惟余涧泉冷,曾照髭眉碧。
庵僧鹤貌癯,招我话闲适。
汲泉试烹茶,清风生两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牧云庵观龙缝泉因怀碧山吟社》是一首清诗人秦昌焯的作品,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古人风雅的怀念。下面将介绍这首诗的原文:

  1. 诗歌原文
  • 空山腹元精,众窍泻灵液。
    这句描绘了山中空寂幽深的景象,”腹”指山腹,而”元精”则暗示着山之精神或内在精华。”众窍”指山中众多孔洞,而”泻灵液”则形容这些孔洞如同天然的源泉,不断流出清澈的泉水。
  • 支流汇成渊,形似半规月。
    此句描述了山间溪流汇聚而成的深潭,其形状酷似一轮半满的明月。这种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自然景观的和谐美。
  • 其上有悬崖,亘古此开擘。
    这里的”悬崖”指的是山壁上突出的部分,”亘古”表明这种景象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而”开擘”则暗示着一种历史的变迁和自然的威力。
  1. 诗歌背景与赏析
  • 文学地位:《牧云庵观龙缝泉因怀碧山吟社》不仅是一首诗,它还是清代诗歌中的一部分,体现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崇敬之情和对古典诗词传统的传承。
  • 艺术特色:秦昌焯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读者带入一个既神秘又美丽的自然世界。他通过精细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能够听到水声潺潺,感受到山间的凉风拂面。
  • 历史意义:该诗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人情怀,也成为了研究清代文学和自然景观的重要文献资料。它代表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到理解和追求,展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牧云庵观龙缝泉因怀碧山吟社》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是清代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更是对自然美的一次深刻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邃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