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自寿诗八首 其七

眷怀二三子,衮衮上京师。
相见复相别,凭君一问之。
文章千古事,感慨五华诗。
或忆孤眠鹤,梁溪寄我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六十自寿诗八首·其七》是一首明代诗人钱月龄创作的七言律诗,该作品反映了作者在人生晚年对生命、时光和自然的独特感悟。以下是从多个方面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作者背景
  • 钱月龄字鹤山,无锡人,居洞虚宫,有《丹邱漫稿》。他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感慨见长。
  1. 诗歌内容
  • 《六十自寿诗八首·其七》中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慨,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接受。诗中“烟霞古洞新吟阁,星月寒江旧钓台”等描写,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 “香雨细看抽草带,东风先为破梅腮”展现了作者观察自然细节的敏锐和细腻。通过这些生动的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珍视。
  1. 文学价值
  • 此诗不仅在艺术表现上具有较高的造诣,而且在主题上也具有深刻的意义。它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同时也展示了他的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 《六十自寿诗八首·其七》被后人誉为“自嘲诗”,这一称谓揭示了诗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通过自我调侃的方式,作者表达了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接纳和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1. 文化意义
  • 作为明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六十自寿诗八首·其七》不仅是对个人生命经验的总结,也是对那个时代文人心态和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它体现了文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无限赞美。
  • 该诗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也为后来的文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灵感和思想资源。

《六十自寿诗八首·其七》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和文化意义的佳作。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对世界的深刻洞察。

相关推荐